創造e-Learning學習氛圍的七大原則
來源:E-Learning世界網 2011-03-15 09:41:58 您是第4309位閱讀者
原則一:必須取得高層的支持,讓E-Learning成為公司戰略的抉擇
只有當高層領導者將e-Learning認定為戰略問題、事關企業經營成敗的時候,才會大力支持你,從流程、制度、人員、配合等全方位給予支持。而不是僅僅在口頭上說支持你,或者給一些資金和人員。
要想做好e-Learning并且在企業中上行下效,需要高層在戰略上的絕對支持。需要高層領導秉著“一定要做好e-Learning,嘗試任何辦法,不惜以換人換工具的方式去做好”的態度和決心。
原則二:必須跟經營實踐直接相關
學習的目的首先是要為企業創造價值。可口可樂的副總裁兼學習總監Judy Rosenblum說:關鍵是不要死抱標準的‘學習課程’不放,而是要把學習融會到流程、項目和工作之中。如果你給有能力和意愿跟你站在一起的人們注入力量,而這些人給企業增加了價值,其他人也會接踵而至。
學習不僅僅是看課程,必須和工作直接掛鉤,把學習融會到流程項目工作當中去。e-learning是一種變革,一種新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了解到這一點的,少數人先知先覺,大部分人后知后覺或者不知不覺。要想在企業中做好e-Learning就要首先找到支持者,并幫助他們創造價值。比如你通過為銷售人員做培訓,提升他們對產品和企業的熟悉程度,提升他們在銷售技巧方面的專業度,來促進成交。比如我們一個家電行業客戶,利用e-Learning給全國上萬名員工培訓。無論是銷售培訓提升業績還是分散型、全員化培訓都和企業的經營實踐直接相關,并為企業業績創造價值。
在企業中,你一定要找到有能力,愿意和你站在一起的人,幫助他們提高,創造價值。我們的價值體現在幫別人成功:e-Learning的價值不在開發了多少門課程,覆蓋了多少學員,而是這么做之后,幫助其他部門創造了多少價值。
原則三:必須以耐心和努力做好營銷
企業中80%的人都是后知后覺的。因此要讓大家了解、熟悉、接受、習慣e-Learning,需要有耐心、持續做好營銷。促使企業中20%先知先覺的人,大聲說出e-Learning的優點,消除“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負面影響,降低反對和叫囂的聲音。以“正壓住邪”,促進e-Learning的成功。讓大家意識到,領導很重視學習、在企業中不學習就沒有發展、我想要發展我必須學習。
最近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在虛擬環境中的學習領導者,在企業中也是領導者。因為先知先覺的人主動學習,積極接受新鮮知識,進步快,因而發展快。
原則四:必須認識到“e-Learning”不僅僅是“e-Training”
- 培訓:靠自己所知道的東西采取行動,從行動得到結果
- 學習: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更進一步,即不斷詢問和回答“我們為什么會得到那樣的結果?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結果拓展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
- e-Learning 是打造企業學習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工業社會中的技能訓練,是模仿,需要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技能。在信息社會中,追求的是快,是創新。我認為,這也就是e-training(培訓)和e-Learning(學習)的根本區別之一。培訓是被動化的,是知識傳授,讓接收培訓的人行動,產生相應的結果;不同于培訓的是,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為了實現更高的目標而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不斷進取過程。為了更好的學習,需要有“空杯”的心態,才能創新,才能“海納百川”。
e-learning不是幾門課程的組合,而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組合,將個人智慧變成企業智慧,通過網絡把它細節化完善化。比如過去有同事問你一個問題,你回答之后,只有你們兩個知道。但現在,你用e-Learning,你在網上問一個問題,另外一個回答之后,不僅僅你知道,所有需要的同事都可以看到。這就是通過工具保留過去存在于個人腦中的隱形智慧,將其變成集體智慧和組織智慧,形成電子化,并通過持續的更新,而不斷完善。因此說e-Learning不僅僅是幾門課程的學習,還是知識交流、知識積累和知識創新。
原則五:必須建立鼓勵通過e-Learning進行學習和知識交流的制度
- 學習技能與銷售技能同等重要
- 學習的本質不是做事,而是一種生存方式
企業中需要知識的分享和有效地流動,那么如何鼓勵員工貢獻智慧、教授知識,而不是本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心態明哲保身?企業中需要有效的制度保證,讓員工意識到,知識傳遞會獲得相應的回報。我們需要通過這樣的鼓勵和制度來保護個人的知識產權,并轉變為企業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銷售技巧對促成銷售非常重要。但其實“學習技巧”也是關乎到“事半功倍”亦或“事倍功半”的技能。比如在讀書中,“一目十行”和普通的閱讀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也就是說,學習者之間同樣存在學習技巧和技術的差異。
學習的本質是什么?是為了更好的做事還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做事是悶頭干活;生存是考慮到發展,我為什么要做,做和不做有什么區別?我做了之后能有什么樣的發展?生存是發展的根基和關鍵。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樣,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需要促進大家學習,并且是通過制度來促使學習更積極的發生。所以我們一定要建立鼓勵通過學習建立知識交流的制度,一定要有這樣的制度去保障知識貢獻者的利益,這個時候才能創造這樣一個氛圍,所以這點很重要。
原則六:必須圍繞學習設計測評體系
– 不僅是圍繞員工所學的東西,而且要圍繞如何促進員工學習
Kirkpatrick老先生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培訓四級評估。很多人認為四級評估很簡單,首先是培訓之后讓大家看看這東西好不好?老師講的好不好?老師生動不生動?吃飯吃的好不好?這個環境好不好?其次是考試,看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點。再就是了解行為有沒有改變。最后是評估績效改變。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從第一級到第四級并沒有必然因果關系,并不是學員反映好就能獲得考試高分,考試高分和行為改變以及最后的績效提升之間都沒有必然聯系。
設計測評系統時,我們的思考的方式應該從順時針轉變成逆時針,以終為始。先考慮公司經營要想盈利需要什么?需要哪些員工績效提升。這些員工的績效好,公司經營效果好,那么哪些行為跟它的績效有關系,它需要改變什么樣的行為。比如想要提升銷售人員的業績,需要改變他們哪些行為?是否能夠挖掘客戶需求,是否能清楚介紹公司產品能解決客戶什么問題,怎么和客戶打招呼,禮儀怎么樣?改變行為有兩個要點:一、知道正確的行為是什么?二、個人意愿是不是愿意實踐正確的行為。培訓能解決的主要是第一點。好,那么我們在設計培訓時就要考慮銷售員需要學習什么內容,掌握什么知識,如何考核,什么樣的培訓環境要有利于他掌握這個知識。
原則七:必須建立現實的期望
– 實施e-Learning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
– 期望過高是企業施行e-Learning困難原因之一
我們對“學習”,要有基于現實的期望,不能急功近利,希望在短短幾個月之內見效。學習是一場變革,是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要有一種跑馬拉松的精力,不斷地去實踐。
企業上e-learning并不是20萬買個平臺,幾十萬買課件就足夠了,在運營和營銷的過程中,需要花費的財力、精力可能更大。所以在投資的時候需要考慮到:企業做e-Learning預算的一部分用來買硬件,另一部分是需要做運營和推廣的。
在殼牌,推廣e-Learning的費用甚至超過平臺本身的費用。因為營銷做得好,員工才用得好,才能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