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五月天婷婷丁香导航_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_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_国产成人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歡迎登錄步步為贏—時代光華管理培訓網
時代光華 股權課程
內 訓 公開課 講師 ELN 課程包 工具文檔 HR活動 資 訊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ELN資訊 > e-learning系統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模式研究

e-learning系統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模式研究

來源:互聯網   2011-03-21 08:02:27   您是第4966位閱讀者

【摘要】 在E-Learning的實施過程中,很容易形成傳統教學模式的簡單搬家,失去了e-learning系統的真實意義。在實踐工作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在現代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構建e-learning系統的教學原則,文中還對e-learning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

一、引言

隨著國家“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各類e-learning系統不斷問世。這種教學系統的主要特征是:教師和學生在時空上相對分離,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助學為輔。利用這樣的教學系統,可以克服傳統教學系統中教學規模小、教學方式單一等弱點,正逐漸成為現代教育系統的重要分支。 然而,在e-learning的實施過程中,很多單位只注重教學規模的擴大、不關心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注重信息技術的采用、不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進;只提倡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e-learning系統,多半會形成傳統教學模式的簡單搬家,失去了e-learning的真實意義。

我們認為,應在現代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構建e-learning系統,探索與總結e-learning系統的教學指導原則、充實e-learning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傳統教學系統的變革、實現教學規模擴大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雙贏。

二、e-learning系統的特定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任何教學系統的實施必須遵循通用教學原則和特定教學原則。分析認為,當前e-learning領域之所以出現一些偏差,主要是因為過于依賴通用教學原則的指導、而忽視了具有現代遠程教學特點的特定教學原則的指導作用。依據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與方法,結合開展遠程教育的實踐,我們發現e-learning系統應注意以下特定教學原則。

“真實環境”原則

自90年代以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日益普及,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最新理論基礎的建構主義正在國際上迅速流行。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實現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了與新知識相關的“真實環境”的重要作用,一旦這樣的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確定下來,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隨之確定。雖然,完全意義上的“真實環境”是很難在教學中提供的,但在e-learning系統中卻可以盡可能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創設接近于真實環境的學習情境,即實現“情境學習”。

開放學習原則

e-learning的重要特征是可以實現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學習任何內容(Anything),這正是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原則的體現。

向學習者開放各類學習資源,可以構造自主學習環境,為學生的意義建構提供幫助。利用Internet覆蓋面廣、接入靈活、操作簡便的特點,提供交互式的、反饋及時的教學資源,在學習進度和教學信息的呈現形式上能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控制權。學習者可以方便地從網上獲取教學軟件、數字圖書館、學術論文等教學資源。當然也可以把一些資源制成可以拿到學習者家中使用的教學包,通過交通運輸途徑送到學習者家里,供他們自由地支配。

隨機學習原則

建構主義的“隨機進入教學(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原則認為,由于事物的復雜性和問題的多面性,要做到對事物內在性質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全面而深刻的意義建構是很困難的。因而,按一成不變的線性模式來組織教學是不可取的。應當為學生創造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內容學習的環境,從而使學生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依據這一原理,在e-learning系統中,應當建立隨機學習環境:圍繞同一原理,設計多種不同起點、不同路徑的學習模式;提供多次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己需要隨機選擇不同的模式,引導他們獲得多方面的理解和認識。

探索學習原則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erome S. Bruner)提出的“發現學習”原理主張,讓學生通過“發現法”來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易理解、記憶,便于知識的遷移、能力的發展。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張學生自己去發現相應原理,探索式進行學習,由此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態度、推理和預測的習慣、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可以在e-learning系統中建立探索式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自己去設計學習路徑,自行觀察、分析和總結遇到的問題,發現結果,培養探索與成功的喜悅感。

三、e-learning的教學模式

分析目前國內的各種e-learning系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發現這些系統大都采用個別化教學、教師講授與輔導等教學模式。這些模式雖然對傳統教學有所改進,但仍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尚不能體現建構主義的精髓。隨著e-learning實踐的深入開展,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在應用和推廣。

研究型學習模式

研究型學習模式通常是指,教師提出某個研究課題,要求學生根據先導知識和相關材料,圍繞課題進行研討,每個學生均提出自己的解決問題思路并得出初步結論。研究過程中,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實地考察(實驗)、資料檢索、網上調研、討論研習等研究方法,對各種材料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待每個學生均完成工作后,教師即組織對各種類型初步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經過全體師生的討論,最終形成該課題的一致結論或傾向性意見。

研究型學習模式

如圖1所示,研究型學習模式可分為確定問題(課題)、組織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構建答案/解答、評價與展示等幾個環節。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特別是Internet上的資源),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案例研習模式

案例研習模式的經典應用是在哈佛大學MBA教學過程中。目前,這一有效的教學模式已被教育界和全社會廣泛認可,正成為高等教育中的一種重要的模式。

在e-learning系統中,案例研習模式可以設計為:學生通過閱覽教師事先組織編輯、放在服務器上的大量案例,或直接瀏覽Internet上的相應網站,以獲得對各種案例的感性認識;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各種案例進行信息加工,特別是對案例進行分類,尋找各類案例的共性,從而形成新的概念。

發現學習模式

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經由自己的探索尋找,從而獲得問題答案的一種學習方式。很明顯,這種由學習者自行發現與自行組織知識的方法,有助于學習后的長時記憶;學生主動思維的學習活動,有助于智力的發展與提升;學生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之后,有助于將來的獨立求知與研究。

在e-learning系統中,可以構建發現式的學習環境,將學生置于其中,給他們提供探索、分析和掌握新概念新原理的工具,要求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和尋找,直到獲取新知。

為使大多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習,發現學習模式應注意:第一,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情境先作直覺思維(intuitive thinking),力爭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第二,學習環境應是結構性的,即包含著彼此相關連的概念;第三,環境中教學資源的難度與邏輯順序必須針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及認知表征方式;第四,應選擇高年級的課程,因為學生必須先具備相當的先導知識與技能才能完成發現學習交付的任務。

資源型學習模式

傳統的CAI系統單純強調課件的重要性,而課件是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只能以相對固定的格式來進行教學設計。在Internet條件下,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都可以為教與學提供服務,因此,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資源型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如圖2所示。

資源型學習模式
圖2 資源型學習模式
 

資源型學習模式視各種教學材料為資源,教學資源可以包括文檔、圖片、視頻節目、音頻節目、動畫、網頁甚至是相對完整的網絡課件。基于網絡的資源學習系統可以提供資源管理工具,為教師組織、編輯、管理資源提供幫助,為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提供方便。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增減資源;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征組織成靈活的教學策略。學生既可以在線學習,也可以通過下載資源實現靈活的離線學習。

協作型學習模式

協作型學習模式是指,利用Internet建立各種交互、討論、協商、辯論環境,為本地的或遠地的多個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和方法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環境,使學習者在這一環境中相互強化、共同提高。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與教師和所學習的知識打交道,而且要與他們的學習伙伴交流,通過學習伙伴間交流所獲得的知識占學生知識總量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在涉及到較高級的認知能力的學習場合(例如,問題求解或對復雜問題進行分析、綜合的場合),學習伙伴間的協作顯得猶為重要。在e-learning條件下,師生分離、學習伙伴分離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不適應,利用Internet加強學生間的協作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降低e-learning的負面影響。

虛擬教學模式

虛擬教學(Virtual Instruction)是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仿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進行的雙向交互式教與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可以分為虛擬課堂和虛擬校園。虛擬課堂教學主要是應用通信衛星和雙向視頻會議系統來實現實時、同步通信的一點對一點、或一點對多點的模擬課堂教學(包括各類會議和討論);虛擬校園則涉及了真實校園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虛擬教室、虛擬圖書館、虛擬實驗室、網上教育資源數據庫、虛擬學術論壇、虛擬學生社團等在內的對傳統教育院校校園的整體模擬。

著名遠程教育專家基更(Desmond Keegan)將虛擬教學描述為“遠程面對面教學(Face-to-Face Teaching at A Distance)”,并論述了從面授教學(Face-to-Face Teaching)到遠程教學(Teaching at A Distance)再到虛擬教學的歷史發展(1996)。在構建虛擬教學的概念中,強調“眼光接觸(Eye Touch)”或“眼球對眼球教學(Eyeball-to-Eyeball Teaching)”,即強調通過現代電子通信技術手段實現師生和同學之間的眼光接觸、眼球對眼球的溝通,從而真正達成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交互作用。

四、結束語

e-learning是教育領域的一個新興的、重要的分支,國內外正在對其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的探索。筆者經過兩年多遠程教育研究和實際工作,借鑒和學習了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將一些經驗和體會融入到本文之中。文中定有不少缺陷和錯誤,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電化教育研究,1997.3. ~ 1998.1.

2.王策三,教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

3.張春興,教育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4.祝智庭,《網絡時代的教育》,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重大理論與關鍵技術”高級研討班,清華大學,2001.9.

5.劉革平,《協作型輔助教育系統的理論探討》,電化教育研究,1998.6.

6.丁興富,《遠程教育的微觀理論》,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重大理論與關鍵技術”高級研討班,清華大學,2001.9.

 



上一篇:E-Learning點亮企業智慧之光    
下一篇:e-learning學習系統的學習模式
用戶評論
 
發表評論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評論:≤1000字

正在加載驗證碼......

請先完成驗證

  相關資訊
 
  相關講師
 鄭委  著名教育專家
 張元偉  軍事戰略、管理專家
 黃力泓  華盛頓大學企業管理學博士
 楊天林  《孫子兵法》應用專家
 張赟慧  易學專家
 沈斌  新聞與傳播研究生
 趙明哲  OFFICE大師級
 吳懷山  宏觀經濟專家
 于丹  百家講壇講師
 楊帆  經濟學專家講師
  相關課程
  每日點擊排行
時代光華|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合作伙伴|人才招聘|員工之家|網站地圖|典型客戶|申請鏈接
Copyright © 2005-2017 www.sxxkydj.cn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詢熱線:400-0808-155 固定電話:0571-89938998
傳真:0571-89938990 郵編:310012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文一西路522號西溪科創園八號樓
步步為贏-時代光華管理培訓網 版權所有 浙B2-20110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