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e-learning實施全程解密
在E-Learning實施以前,聯想的培訓形式主要是傳統的面授,講師在教室里對學員等進行面對面的培訓。公司培訓中心承擔著對幾千名員工以及合作伙伴、部分客戶的培訓重任。隨著公司業務的成長,傳統培訓方式漸漸顯得力不從心。培訓人員發現,這主要是由于傳統面授培訓本身的缺陷帶來的問題:員工在離崗充電和工作之間難以取舍;培訓中心做了不少工作,但對培訓效果卻難有準確的把握;培訓投入過大,員工績效提高卻不對應。培訓手段的落后與公司的快速發展顯然不相適應。
e-learning無疑是改變企業培訓概念的解決之道。
企業實施e-learning,首先要明確:公司需要嗎?聯想集團是一家規模較大的企業,員工上萬人且分布全國乃至歐洲、美洲一些地方。作為知識更新飛快的IT企業,培訓量相當大,員工需要經常獲取新知識,但少有時間在教室里接受面授培訓。針對聯想的這些特征,公司明確: 聯想需要e-learning。
其次,公司適合實施e-learning嗎?企業要想成功地實施e-learning,必不可少的是硬件保障——暢通的網絡、員工擁有學習用的pc或筆記本、性能穩定的服務器。作為聯想來說,硬件是具備的。
經過仔細的市場調研和論證工作,聯想當時采取了比較謹慎和穩健的做法,沒有在內大張旗鼓地開展e-learning,而是定位在資源建設、氛圍營造這兩方面。
資源建設:如果說一個功能完善、界面友善的管理平臺是e-learning的骨架的話,那么豐富、實用、設計生動的課件則是其血肉。平臺的架構要和企業內的組織結構、工作流程、制度規范等緊密相關,才能真正體現e化的效果,國外的平臺如saba、learningspace等固然功能強大,但未必適合中國的企業,國內的一些平臺更多的帶有學院色彩,而且也沒有專業的認證資質。平臺建設需要一次性較大的投入,建好之后再修改也比較困難。因此,聯想把重點放在了課件建設上面,這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改善的過程。在課件建設方面,聯想采取了三種方式:自行開發、與專門機構合作定制、直接從e-learning課件供應商處引進。
對于一些涉及聯想機密內容的課程或需求迫切的課程,公司自行開發,課件主要以網頁為表現形式,供學員自行上網閱讀;對于具有聯想特色的課程,公司提供課程內容,請專業的e-learning 服務商制作課件;對于通用性、專業基礎課,直接從e-learning課件供應商處引進。
目前,聯想主要從smartforce、skillsoft、netg等全球著名e-learning服務商引入了一些e-learning課件,包括面向技術人員的IT認證類,面向銷售人員的專業基礎課程等。這些課程都帶有簡易好用的管理平臺,通過平臺,實施人員可以看到每個學員的學習進展。
另外,在硬件資源建設方面,聯想建設了專門用于培訓的電子教室和電子化學習中心,投入使用一年多以來,供不應求。
氛圍營造:一方面聯想通過企業內部雜志和內部網,向員工介紹和推廣e-learning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向學員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學員的技術背景不一樣,對系統、對課件使用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培訓中心有專人負責提供支持服務,解答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保證學員可順利學習課件。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學員有學習意愿,可是由于工作太忙,就會把網上學習的事情放在第二位,時間一長就忘了,這就靠e-learning實施人員定期提醒學員。
自始至終,聯想培訓中心人員清醒的抱著一個觀念,那就是:e-learning不是目的,它是應用新技術使培訓內容的傳送更為方便快捷,e化的中心是“learning”。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陳兆杰 樸道書院專家、文化學者 | |
![]() |
吳洪剛 中國著名營銷管理專家 | |
![]() |
尹隆森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 |
![]() |
吳維庫 國內著名戰略管理專家 | |
![]() |
艾學蛟 中國企業危機管理創始人 | |
![]() |
崔恒 原微軟中國區域大客戶經理 | |
![]() |
李建立 企業戰略轉型研究專家 | |
![]() |
張從忠 跨國公司中高層訓練導師 | |
![]() |
周坤 全息企業管理咨詢專家 | |
![]() |
江廣營 實戰研學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