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出阿里入光華一周年記: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為鳳凰描繪五彩斑斕的羽翼
2022年6月22日,我離開了工作18年的阿里;6月23日,我加入了光華賦能,開啟10年之約的第1年,很榮幸與方永飛老師一起帶領20年的光華進行二次創業:一體兩翼、科學經營。
感恩光華的同學們,一張圖、一場仗、一顆心,我們一起共同戰斗了1年,三大戰役、季度之戰,從勝利走向勝利,接下了深厚的戰斗情誼。光華給了我人生的“第二春”!我以成為光華人為驕傲!
感謝阿里的同學們,有數千個阿里小二加我為好友,有數百個阿里小二和校友來我的辦公室交流合作,讓我對“有情有義有結果、有價值有意義”有更深的理解!我也永遠會是阿里人!
光華賦能與釘釘、阿里云、阿里國際網站、1688、天貓等很多公司達成了培訓、咨詢和軟件等合作。在過去一年,我很多次體會到了“客戶第一”和“Partner first”的精神。
在過去一年,我嘗試把原來在阿里工作經驗運用在光華的經營管理,有成功也有失敗圖片,我覺得慢慢長出了光華味,卻不曾褪去阿里味。
謹以此文,感謝激勵、指點和幫助過我的人,紀念激情燃燒的這一年,也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一、經營
光華20歲了。參與二次創業1年,我最大的體會是學習、領悟和踐行了光華認為的企業經營之道:“持續增長、做到第一”,我們與客戶合作原則是“績效增長>>目標達成>>問題解決”。光華近20年服務了近2萬家客戶,很多客戶已經合作了15年以上。
光華的使命是“用科學經營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愿景是“服務1萬家企業績效飛輪應用;幫助1萬家企業BLM科學經營系統落地;到2035年,賦能陪跑企業合計GDP超一萬億規模。”;價值觀是“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守正創新、團結高效”。光華落地使命和愿景踐行的方法論:“道(持續增長、做到第一)、法(BLM)、術(BSC)、器(績效飛輪)、勢(業務視角)”。
阿里24歲了。阿里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杭州湖畔花園風荷院16幢1單元202室,馬云老師在阿里發源地的墻壁上寫了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阿里集團高年紀同學曾經總結過阿里之道:“以使命愿景為驅動,從戰略到執行;以績效管理為核心,制度和文化并重”。
二、管理
方永飛老師與馬云老師都曾經是浙江省青年企業家委員會的委員。馬老師搬離華星科技大廈時候,還曾經打電話邀請方老師入駐自己的辦公室。兩位老師在管理上都頗有見解。
方老師對我而言一直都是良師益友,在過去一年,特別感謝方老師的言傳身教。我對方老師的管理思想印象深刻:
管理沒有對錯、只有利弊,小道理服從大道理;
管理目標,不要管理問題;
管理是一種度,治國如烹小鮮,“淡了加點鹽、咸了加點水”。
方永飛老師剛剛出品了《績效飛輪》、《贏在中層》(第四版)兩本新書,最近很多公司老板和管理層都在紛紛團購,好評如潮,值得每個企業人購買和學習。
馬老師一直是所有阿里人的精神領袖。我在阿里集團做過4年HR,曾經聽馬云老師現場分享:管理就是懲惡揚善,激發人性的善良,抑制人性的惡念;管理要學會管事理人,誘之以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繩之以法;管理就是運用激、勵、懲、罰這四種方法。
三、戰略
光華的戰略是一體兩翼:以軟件為主體、培訓和咨詢為兩翼,培訓、咨詢、軟件遵循的都是同樣的底層邏輯框架:BLM科學經營。
光華認為企業數字化的底座是釘釘,企業經營的底座是BLM科學經營,分為9大系統模塊:天地左右為第1個模塊(差距分析、市場結果、領導力、價值觀),領先的戰略4個模塊(戰略意圖、市場洞察、創新焦點、業務設計),領先的執行4個模塊(關鍵任務、正式組織、人才、氛圍與文化)。
光華也研發出了BLM科學經營“內功”心法:第1個模塊(差距分析——感性,市場結果——事實、領導力——格局,價值觀——土壤)、第2到5個戰略模塊(戰略意圖——終局,市場洞察——變量,創新焦點——路徑,業務設計——取舍),第6到9個執行模塊(關鍵任務——打仗,正式組織——體系,人才——篩選,氛圍與文化——共識)。
方永飛老師3天2夜的BLM科學經營班已經開過5期,廣受學員好評:從戰略到執行的一致性,避免結構性內耗;同頻共識、力出一孔,一體化落地;對標提升,有章可循,少走彎路等,特別歡迎各位老板帶領TMT團隊(核心經營班子和高管團隊)集體學習,松松土、對對焦。
馬云老師曾經分享過戰略6板斧:上三板是使命、愿景、價值觀,下三板是組織、人才、KPI。阿里對戰略的理解有兩句土話:戰略=客戶價值,客戶價值=利益*體驗。曾鳴教授曾經在阿里內部分享戰略方法論:終局判斷、布局、定位、業務模式,戰略決策三大原則:大舍大得、大賭大贏、大拙大巧。原淘寶網總裁語嫣老師出品了一本《生長》,我學習了之后,深以為然,阿里的從戰略到執行的底層邏輯和框架,與BLM科學經營有異曲同工之妙。
四、業務
光華總結和沉淀了優秀企業的3B理論:最偉大的管理模型BLM、最偉大的管理工具BSC、最重要的管理視角Business。光華認為的業務視角: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增長;堅持系統性思維和全局觀;提升經營性財務。
馬云老師非常強調業務結果,有一次把“組織能量、心力、腦力、體力、使命、愿景、價值觀”的大圖做了修改,把“價值觀”更改為“結果”。阿里集團HRG的四項基本原則是“懂業務、提效能、促人才、推文化”。阿里的價值觀經過幾次升級,不變的是“客戶第一”,客戶第一是價值觀視角、也是業務視角。馬云老師最近講話“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本質上就是回歸業務視角。
五、組織
從業務到組織到人。在組織層面,光華形成了決策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由班委來運營,班委的標準:有擔當,有戰功,拿結果說話;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力互補,各個業務一號位;具備L型人才的能力:縱向拿結果,橫向做支撐;隨時接受公司的調動。
阿里一直認為組織如人,人有“心力、腦力、體力”,組織有“組織文化、組織能力、組織機制”。馬云認為一個企業只有形成使命、愿景、價值觀,使命愿景驅動,才能稱為組織。
六、人才
光華針研發出了BLM科學經營人才3度理論:人才梯度、人才密度、人才敬業度。作為企業來說,最重要不是有多少人才,而是如何建立涌現人才的機制。針對人才,光華認為中小企業最重要是選育用留的“篩選”,重點是根據資源、能力、經驗三個方面來篩選優秀人才。
阿里對人才的特質要求是“聰明、皮實、樂觀、自省”。從早年的“平凡人做非凡事”,到“非凡人做非凡事”,再回歸到“非凡人、平常心、非凡事”。馬云老師認為小公司主要是看如何招人,大公司主要是看如何解雇人。
2/10年
在光華的2/10年正式開啟了。此刻,我比去年更加篤定和堅定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勇敢向上、堅決向左!曾鳴教授說過做戰略就是觀察和總結過去的閃光點,在“想做、能做、可做”交集中找到“該做”。
在過去一年,光華梳理和總結過去20周年的核心底層框架:BLM科學經營。在接下來的6個月,光華會根據統一的BLM科學經營模型,持續開展培訓、咨詢、軟件等業務,持續擴大陪跑業務(管理陪跑、數字化陪跑、人才陪跑),持續實施“個十百千萬”客戶工程(陪跑數家公企業上市、服務數十家行業領先企業、用3B陪跑G100家企業、與數千家企業合作、服務數萬名消費者)。
所有光華人,我們在一起:戰略聚焦,翻越山頭;重新定義,越過山丘!
推薦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陳永隆 時代光華特約高級培訓師 | |
![]() |
劉峰 著名領導學和管理學專家 | |
![]() |
陳曉劍 中國百佳新銳培訓師 | |
![]() |
林俞丞 實戰執行力系統專家 | |
![]() |
郭品禾 RCC中文認證導師 | |
![]() |
高林 感動管理理論創始人 | |
![]() |
韓金鋼 業內公認的資深顧問 | |
![]() |
銀高峰 沙盤模擬演練教練 | |
![]() |
李偉 領導力系統提升專家 | |
![]() |
覃曦 運營流程及服務管理專家 |
![]() |
團隊執行力特訓營 | 王俊華 |
![]() |
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新模式(2天) | 方永飛 |
![]() |
贏在中層-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必修課程 | 方永飛 |
![]() |
總裁實戰管理特訓營 | 方永飛 |
![]() |
打造軍人般執行力 | 楊俊峰 |
![]() |
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新模式(1天) | 方永飛 |
![]() |
中高層經理管理技能提升訓練 | 李明 |
![]() |
TSD團隊系統執行•落地工程 | 霍瀟 |
![]() |
結果執行力 | 臧其超 |
![]() |
室內拓展 | 王衛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