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E-Learning產業鏈與市場趨勢分析
來源:《中國遠程教育》(資訊) 2011-03-17 08:31:42 您是第5172位閱讀者
從國內市場區分來看,可將E-Learning市場分成B2B與B2C。由于B2C市場尚未成熟,消費族群特性不定,獲利難,所以目前E-Learning廠商都以B2B市場(企業E-Learning市場)為主。
就B2B市場而言,有業界人士分析國內E-Learning產業價值鏈比較短,主要分為產品和服務提供商、銷售渠道與客戶這三個環節。由于E-Learning項目的特殊性,它以企業自身的項目直銷為主,代理及聯合銷售為輔。由于目前產業規模較小,更由于企業在實施E-Learning過程中的專業性及個性化需求較強,所以幾乎沒有零售商參與其中。
現階段E-Learning產業分工多元化
以E-Learning廠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分類,E-Learning市場產業分工主要可分為四類:平臺/工具提供商、內容提供商、課件制作服務商、E-Learning(咨詢)服務商,以及相關上下游廠商。
其一,平臺/工具提供商:在E-Learning學習流程中,平臺/工具提供商提供課程制作、傳送、管理類的軟硬件系統及工具。包括: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LCMS);以及課件制作工具(Authoring Tool);考試系統(Online Exam System,OES);知識管理系統(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KMS);虛擬教室系統 (Virtual Classroom System,VCS)等等。其中平臺提供商在營運模式上,針對中小企業亦提出ASP服務,負責系統的建設、維護與管理,提供平臺租賃、主機代管及解決帶寬問題等多元服務,降低中小企業導入E-Learning的門檻。需求單位可快速直接地使用ASP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務,無需自行建置平臺、制作教材、以及維護系統人力的投入,即可輕松地開始進行E-Learning培訓。
國內目前主流E-Learning廠商以平臺/工具提供商占較多數,這一類廠商大都同時具備管理平臺及課件制作工具,并傾向妥善運用這些工具,自行制作教材,提供課件制作培訓或外包企業課件制作服務。由于進入行業市場時間較早,具有一定的E-Learning導入和實施經驗,因此也能提供導入及相關顧問咨詢服務。
其二,內容提供商:以提供E-Learning通用課件內容為主,可分為語言類、管理類、技能類、IT類、文化類等等。其中通用課程提供商包括國內外各類E-Learning課件內容提供商、網絡院校、出版社、行業協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以及E-Learning課件制作服務商。通用課程提供商一般采取直銷和代理兩種運營模式,國內目前專門提供課程代理的公司較少,更多是平臺商或培訓機構利用自身渠道和現有資源,代理與其相關的課程產品。
其三,課件定制服務商:在E-Learning行業市場初期,因課程開發需具備相關專業知識,開發所需時間長,制作成本高,需求量較低,獲利較少,以及有些課程有效使用時程短,產品生命周期不長等原因,E-Learning定制課件服務不多,應用企業大多數通過購買通用課程或通過工具自制課件為主。然而隨著市場逐步對“內容為王”的普遍認同,以及對E-Learning課件應用效果的關注,定制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課件制作廠商也如雨后春筍般增多起來,在未來具有很大上升空間。并且課件制作服務商,因具有課程制作所需相關專業知識,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常成為其他類別提供商爭取合作的對象。
其四,E-Learning(咨詢)服務商:提供E-Learning導入顧問咨詢或是相關系統整合的廠商。從目前來看,國內鮮有成熟的對學習管理系統整體規劃與實施提供咨詢服務的廠商,大部分為平臺/工具或內容提供商,因與項目服務業務關聯性高而涉足此領域,在為企業導入和建置E-Learning平臺或內容的同時,提供顧問咨詢及整合服務。據業界機構調查顯示,總體而言,企業E-learning應用層次不深、缺乏整體規劃,多數停留在滿足客戶培訓管理與在線學習方面,這與企業E-learning服務商缺乏咨詢能力及專業人才有直接關系。國外E-learning 服務商多數通過與咨詢公司合作或建立內部專業咨詢團隊來解決上述問題,而國內E-learning 服務商在兩個方面均顯不足,缺少與專業咨詢公司的合作,內部的咨詢職能也僅限于在售前咨詢上,而對于E-learning項目推進、崗位能力模型、績效、知識管理、教學設計等方面則較為缺失和薄弱。
E-Learning行業市場特點及競爭狀況
目前E-Learning在國內市場的分布,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地區、以上海和南京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深圳和廣州為中心的華南地區占據重要位置。區域市場不平衡,中心城市占據主要地位,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聚集了眾多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它們占據了E-Learning行業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國內實施E-Learning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電信、IT公司、保險、銀行及其他大型企業,也包括部分政府與教育培訓機構。
觀察不同產業的發展,分工的概念常是該產業能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借由專業分工,使不同領域的廠商能各盡其能,應是E-Learning行業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反觀E-Learning產業競爭狀況:首先表現在同質性高,競爭激烈,不論是平臺/工具廠商,還是內容或課件制作廠商,雖然各自的產品在性質和服務上略有差異,但均頗為相似,各廠商之間競爭激烈。其次,領域互跨門檻不高,從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角度來看,各類型產品和廠商彼此的關聯性很高,且其他類型的專業知識進入門檻較低,所以常互跨領域,定位為完整解決方案提供商,加劇競爭。由此可見,在E-Learning行業領域的競爭,不僅是同類型廠商間的競爭,更是整個業界的競爭。此外,潛在競爭的威脅增加,在國內E-Learning行業中,除國內E-Learning業界廠商的競爭外,還存在著許多潛在的進入者。國內潛在進入者如:信息服務廠商、培訓機構、出版商、顧問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等,因其長期與企業客戶接觸、了解客戶需求、具備大量專業知識、而進入E-learning行業市場。而國外E-learning服務商,因其E-learning發展較國內早,課程數量及質量均比國內多且優良。參與者的不斷增多以及不夠規范的市場導致行業整體利潤水平逐漸下降。
E-Learning市場呈現“集成”趨勢
隨著E-Learning在各個行業和企業中的應用,E-Learning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類型和分工也越來越細。然而,實際上在這些E-Learning產品及服務商中,除少數廠商產品和服務的分工比較細化外,各類別界限并不明顯,大多數公司均有涉足其它領域,定位為完整解決方案服務商。
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E-Learning行業市場尚未成熟,分工體系有待建立;另一方面,行業競爭劇烈,廠商面臨生存競爭壓力,需要積極開拓收入來源;此外,行業部分主流廠商渠道資源廣泛、產品及服務力量雄厚,在集中優勢將自己打造為行業完整解決方案服務商。
在筆者看來,對于小規模廠商比較適宜細分市場,找準自身優勢和特點開展專業化服務,切分E-Learning產業鏈的某一環節;對于規模和實力較大的廠商適合走“集成”路線,以咨詢為先導成為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服務商;此外,優勢互補的廠商之間進行戰略合作或整合并購在行業也是常見現象,不僅發生在同類型的廠商之間,也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廠商之間,借此實現跨地域、多業務的品牌運作,提升整體實力和服務。
E-Learning行業發展十余年,各個領域和類型的產品及服務提供商當中都已涌現出數個品牌企業;而未來以咨詢為先導,對項目需求及客戶要求深刻理解,引導和培訓客戶,加強售后服務的E-Learning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中的佼佼者,更易發展成為行業中的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