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飛:自媒體時代的營銷形態,從社交電商升級到社會化電商
傳統企業做互聯網,往往首選傳統電商,然而傳統電商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是否應該轉變思維?這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社交電商的機會越來越多。如何讓企業構建社會化的商業思維,這顯然是決定企業能否做好社交電商的關鍵。
本文根據企業管理創新專家方永飛教授在5月31日舉辦的共創會年度戰略高峰論壇上的精彩演講整理而成,內容有刪減。
內容如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社交電商是如何升級到社會化電商?
這兩者之間又有什么區別?
2019年是一個新時代,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同時社交電商的概念已經逐漸風起。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寫過4本書:
第一本是在15年,正好是微商剛剛興起的時候,平臺電商和社交電商也剛剛上線,所以我就寫了一本《社交電商引領新商業文化》
第二本是經營管理方向的一本書,由于近兩年鋪天蓋地的都是在講管理,所以當時在業界的反響也可以,這本書叫《回歸經營》
第三本叫做《自助者》
第四本就是最近我講的比較多,主要的方向是偏向于開放的力量和股權,叫《消費級創業》。
消費級創業,它核心的觀點就是去引爆用戶的力量,這一點其實是至關重要的。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出發點,我一開始想到的其實并不是社交電商,而是社會化電商。
同時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社交電商和社會化電商兩者之間的差異到底在哪里?
1
這兩者的概念其實很有意思,兩者之間存在它內在的一個邏輯性,同時也適用于很多的企業。
社交電商很多人都認為跟我不相干,但是社會化商業或者社會化電商其實與每一家企業都相關。
所以今天聽完我的分享后,我們大家至少要有一個理念:
如何讓我的企業構建社會化的商業思維?!
什么是社交電商?
我個人是一個蠻注重理論的人,因為注重對于概念的深入理解,我才覺得能讓我們入木三分,能夠去了解一個現象背后的邏輯,這一點很關鍵。
社交電商簡單的來講就是一種基于人際關系的網絡,利用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工具,從事商品或者服務銷售的這樣一種經營模式,我們稱之為社交電商。
所以說它有兩個很核心的概念:
第一、是能對社會和社交關系、網絡的一個概念;
第二、就是需要擅長應用移動互聯網工具,這兩者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為什么市場上很多的企業玩不好社交電商?
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企業沒能利用好互聯網工具,在這一塊是很多企業的通病。
包括像云集,它也是利用了互聯網的整個后端中臺技術,都是使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而不是PC互聯網技術。
PC互聯網其實更偏向于搜索,而移動互聯網則更偏向于做鏈接。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的,所以帶來的問題也是不同的。
移動互聯網往往帶來的是分布式商業,但是另一個卻能引領集中式商業,集中在商業的某個階段,它的起量程度往往會比分布式商業大很多。
這也是目前社交電商存在的一大考驗,社交電商最大的限量到底在哪里?
它其實是有瓶頸的,因為分布式商業它有邊界,而這種邊界它隨著設計關系的衰弱,也在發生著衰弱。
2
所以這里有幾個關鍵點需要注意:
鄧巴數是什么概念?
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竭盡全力也只能和150個人保持穩定的社交關系,多了就力不從心了。
當時鄧巴在做全球演講的時候,曾有很多的學生問了他一個問題,“這150個人當中到底含不含親人?”
鄧巴的回答是:“of course”
其實我們大家可以把親人理解為一個維度,人的一生所有的社交基本是大于150個人的,親人在當中其實所占的比例還是挺大的,哪怕是去世的親人,兩者之間也往往存在者祭拜的關系,這也能稱之為一種社交。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曾發表過一個言論:“越是智力低下,庸俗平凡,越是喜歡與人交往。”
后來我們在研究社交電商的時候,發現的確存在這種問題,因為在社交電商當中,寶媽群體占據的比例其實是很大的,而寶媽群體是感性的,相對于男性來說則少了冷靜理性的思維。
3
如何從社交電商升級到社會化電商?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升級”這個詞存在著三種邏輯關系和三種結構關系。
取代 后者取代前者
涵蓋 后者涵蓋前者
疊加 后者協同前者構成升級
但這三種結構是怎樣的需要你自己去理解,但是我需要讓大家首先明白是么是結構?
機構的定義是具有整體性的,具有調整性質,但并不成一個體系。
它的每一個結構之所以成為結構,它擁有著三大特點
一 、整體性
我們不能脫開一個去看另外一個,這樣做的話我們就叫切割性,而不是整體性。
二 、規律性
后者一定是和前者存在著一種邏輯關系,兩者之間必定是存在著聯系的
三 、動態性
在結構主義這本書當中又稱之為“自身調整性”,同時我們也稱之為動態性,這三者結合就成了一個結構
4
說到這里又可以談一談哥德爾的觀點,相信在前幾次我也講過這個觀點,任何一個理論體系都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認知是有層級這一說的,借用哥德爾的理論,低層次的認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需要高層次的認知,但高層次依然是有缺陷的,這就構成了一個不斷向上的結構。
當你在這個層次上遇到了你解決不了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你要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然后你再去看你第一層次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很容易就能解決了。
但是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你又發現這個更高一點的層次上又有一些問題是你解決不了的。那你只能繼續升到更高的層次
這就是哥德爾的觀點,我們叫認知,也可以稱作降維打擊
舉個例子,你已經在B層次了,假如果跑到A層次上,你是可以秒殺A層級所有其他人的。
這叫降維打擊,你把一個高尚的人把他派到小學三年級的課堂做同學,他是可以秒殺小學三年級的同班同學的,這叫降維打擊,就像我們今天杭州做電商的嗎?
你跑到四川哪一個縣去做電商,說句實在話,你是具備降維打擊能力的,有些人,因為你是一個高層次的地方,跑到一個低層次的地方去,所以能超越當地的人。
由此我們再來理解一下升級這個概念,它是一個結構狀態,代表后者比前者具有更高的認知層次。
從社交電商升級到社會化電商,到底是取代?遞進?還是疊加?
從社交電商升級到社會化電商,這是一種遞進關系,遞進是什么概念?
是后者涵蓋前者的關系,他不是取代,它不是協同,它是一種涵蓋的關系。
5
下面我來給大家解釋下第四個概念,也叫做社會化概念。
社會化其實是一個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我們大家稱之為社會化。
人都是有兩種屬性,一種是自然人屬性,二是社會人屬性。
再通俗的去解釋下就是賦予某人,某個社會化的角色標簽,并通過各種手段去強化這個角色的過程,我么也就稱之為社會化。
就好比云集賦予了一部分人店主這個角色,然后他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去強化店主的角色,這個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程。
那云集是什么?云集其實就是社會化電商。
一群本來毫不相干的人湊在一起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像維基百科的概念,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社會化的過程,從自然人到社會,我賦予這些人某個角色
任何一個群體中的社會化遞進的動作,可分為"分享合作"和"集體行動"。
舉個例子:比如10萬個人、20萬個人、50萬個人,做同樣一件事情,我完成一個同樣的采購,你突然發現我賣的橘子或者馬鈴薯,他就乘10萬、100萬、1000萬斤,幾何級的放大了。這在電商領域我們就稱之為爆款思維。
爆款思維在我們大規模社會協作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集體行動思維。但是需要提醒大家一點是,自然人是偏理性的,而社會人則是偏感性的。
6
在社會推進的過程當中,有兩個詞是最關鍵的,一個叫“教化”,一個叫“同化”。
教化通用的手段就是培訓,這無論是云集還是微商,寺廟也是一樣的,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所謂的教化就是培訓,基督教每個禮拜進去培訓一下,你要做禮拜就擔心你超過一個禮拜,你就被教化了
那什么是同化呢?
就是要不斷的互動,制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人去影響,而不是讓中心去影響人,一定是讓他身邊的人去影響他。
這個過程稱之為互動,這種互動可以試線上的也可以是線下的,兩者相結合,大量的頻繁的互動,最后促成同化。
企業要有社會化思維,同時利用社會化的工具、社會化的媒體、社會化的網絡,最后重塑企業和用戶的關系.
這其實也表現了社會化商業和傳統企業兩者的區別,兩者和用戶關系的性質也是不一樣。
就好比云集和瑞幸咖啡,他們的成功其實就是一種社會化的成功,尤其以瑞幸為例,18個月憑借口碑成功上市,市值60億美金。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18個月成功上市是一個什么概念。
吳曉波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經過我的研究發現,一個企業從創業到失敗破產只要18個月,而且占比95%以上。95%以上的企業從創辦到倒閉只有18個月。
傳統的世界500強都是用來幾十年的功夫,谷歌用了八年,FACEBOOK用了五年,云集用了四年。
但是瑞幸咖啡從創業到上市卻只用了17個月時間,甚至未來你一定有機會看到一年上市的企業。
我們再來看一個傳統企業,茅臺大家應該都知道。
但是為什么很多酒廠都死了,為什么茅臺還在?
茅臺這家企業我研究了以后發現我發現竟然是一家很傳統的企業,但這家傳統的企業竟然吻合了社會化商業企業的要素。他竟然吻合了社會化的要求。
我剛才講社會化有個很重要的概念,賦予一種標簽,并且去強化這種標簽。喝茅臺酒的人,你會發現他在不斷地強化這個標簽,最后變成了一個茅臺人。
再喝其他的酒就沒滋味,所以導致茅臺酒的產值呈現一個非常漂亮的指數級增長。
你看它的價格在2000年的時候,一瓶53度的茅臺酒是220塊錢;到2012年的時候到達頂點,然后1314年有點下來,但現在又到了2400塊錢。
這就是很明顯利用社會化元素和要素去驅動企業的發展。
當然也有一些不好的案例,比如哇哈哈
300個億掉下來了,一直一路下滑,你看一路下滑,是吧?這就是我們要去思考。
或許從某個角度上來講,她的社會化要素是不足的,或者社會化的動力是不足的。
他偏向于一家傳統生產制造貿易型企業,它利用了他自己最擅長的聯銷體來打造了整個哈的營銷,而賦予了更少的社會化營銷要素。
7
我們再來思考下什么是社會化電商?
從我個人來講,社會化電商它有幾個關鍵詞?
一、IP
就社會化電商一定有一個IP,你的IP如果說淡泊了以后,社會化力量是人就不夠了,所以它是不斷的強化某一個IP。
二、自媒體
社會化電商有非常濃的自媒體性質
三、社群
小紅書社群就做的很出色
四、全網覆蓋
接觸點
五、再社會化
社會化不是一個階段,社會化是一個循環的閉環,它是一個不斷螺旋臂環上升的過程,所以我們稱之為再社會化過程。
舉個例子,美國有一家公司costoa,加價率不能超過14%,正是因為不超過才是它真正厲害的點。
得經得住不容易,社會化就是需要某個人因為理念而執著終身,它一定是基于它的某理論,執著一生同步改變。
這種公司就很偉大,非常偉大,這種才是真正具備社會化的要素條件;這就是我們要做的社會化電商,很簡單第一個要素就是你得有IP
然后我們再來談一談社群,社群的關鍵詞是什么?會員。
社交電商有一個很大的根本,幾乎所有的社交電商都在搞會員,會員在整個社會化電商過程中處于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就是社交電商的一個基本模式,包括微商也還是這個模式。
說到這里我們在談一點,在過去的5到10年當中,我們說的都是什么UGC運營思想,而在這個時代,我們發現其實是IP的時代,是達人的時代,專家的時代,是能人的時代,而不是普通人的時代。
其實任何一個社會時代的發展,我們都會看到一個概念,叫少數影響多數,而不是多數影響少數,這就是時代的規律,文明的特征所在,這也符合帕累托的八二法則。
在一個社會化網絡當中,并不是人人平等,最活躍的永遠只有一小部分
由于參與不均衡帶來了冪律分布,所以請大家注意IP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一小部分它會決定大部分的概念。
所以真正做牛逼的運營,我們稱之為社會化運營或者社交化運營,它的核心運營是在哪里?
是對IP的運營
連小紅書其實蠻早的做的,他模式做得不錯。
但是第一階段往往有些時候他就走偏了,他要說我們希望能有機會讓所有的購買者變成傳播者。
但還不云集做得早一點,直接把一部分人變成店長。這些店長其實就是IP。
這家很清晰,我把這些IP給標出來了,拎出來了,它發揮的作用會更大,它影響力會更大一些。
8
而相對于傳統微商,傳統微商會更加的累一點。為什么?
因為他不僅需要拉人頭,又需要囤貨賣貨,累得要死,傳統微商是充滿挑戰性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讓負面能量壓不倒正能量。
他在這個群體當中,我們到了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它是極容易滋生負面的語言。一般的微商到八個月到十個月,為什么從棋盤到破盤的原因
會員制社交電商,我說句實在話,我們脫不開這個東西,你有本事說哪一天就這么包括云集在內,如果不拉人頭了,存量永遠是衰減的。
你要靠增量,你必須要有拉人頭,所以說社交電商乃至一定程度的社會化電商,請大家注意這個概念,拉人頭這個方式很難去掉。
但是好的是現在的社交電商已經鋪開了,傳統的社交圈已經變成高頻,高需高品質。
社會化電商是對復購的遞進,到轉介紹不僅僅是不夠的概念,它一定要實現轉介紹。
所以這個是成為這種我們稱之為社會化電商的一個核心標志,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所以我們也是來理解新商業文明
下面這張圖我來講給大家看看,社交電商和社會化電商的本質差異,剛才我們有講過內部流量和外部流量。
請大家注意,你看從鐵粉到粉絲到用戶到目標用戶,最后影響大眾,這種在傳統型社交電商它用得很溜的,我們稱之為社交電商第一步。
但是注意社交電商第一步完成以后,我們開始做社會化電商,他社會化電商的主要運營手法不是從內往外的而是從外往內的。
仍然回到從外往內外從外往內的,這就是偏社會化電商一個很大的差異性。
我們很多人只會玩社交電商,它一直在那里從內往外,但是忘了真正要想上升到社會化電商,我們仍然在第二階段要開始啟動從外往內的商業打造模式,所以這兩種商業模式的理解,大家要注意,他們是不完全切割的。
講到這里前兩年有個非常流行的組織,我們稱之為指數型組織,指數型組織是美國企業大學提出來的。
比如說指數型組織這本書里面基本上就這么11個屬性,指數型組織的11個屬性。
其中最重要的屬性中間宏大的變革目標。
我老講一句話,沒有一顆世界第一的心,不要說你沒有資格走出一條強者之路。
一定要有一顆世界第一的心,所以宏大的變革目標,你看到阿里巴巴剛剛開始的時候,馬云就開始喊了,我們要成為世界上最牛逼的商業網站操。
其實我想和大家說的是,社會化的差距仍然是擴大的,它其實符合了240年亞當斯的觀點,強者恒更強的概念。
所以這種富集效應,他是社會化一個不可挑戰不可逆轉的第一性原理。
我也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過程要注意這個概念,社會化的起始階段是千瘡百孔的。
但是社會化的高級階段是活色生香的,不然為什么會有富人的生活你想象不到這句話呢。只是很多人待不到那一刻為止,這才是尷尬所在。
我帶給大家這個概念,做一個指數及其要做一個指數級的組織的企業,它必然要求社會化的介入和社會化的理解。
不一定要做社會化電商,但一定要應用一些社會化的商業思維來改造和再造我們的商業組織,我相信帶給我們會有很多啟發和行動,來推動我們在下一個階段企業的發展。
他應該是一個更開放的更包容的參與人數,更多的商業組織,我們稱之為社會化商業組織的概念。
相關推薦
了解更多“公開課”和“企業內訓”請咨詢熱線:400-0808-155。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宮同昌 高級研修班特聘講師 | |
![]() |
萬建峰 碩士、高級工程師 | |
![]() |
王晟 現代小米產品總監 | |
![]() |
何娜 資深策劃運營總監 | |
![]() |
劉志飛 電商品牌運營與業績提升實踐者 | |
![]() |
張有為 電子商務實戰管理導師 | |
![]() |
胡珺 企業管理與職業素養培訓專家 | |
![]() |
張家麟 原IBM北京市場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