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飛:企業數字化的本質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品,以超過歷史任何一個時期的拓展速度,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進行更新換代。那么,什么是數字化呢?
光從定義本身來看,數字化只是對數據的傳輸、整理、分析、計算、應用,頂多會給人們帶來一些計算或傳輸方面的方便,怎么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的影響呢?也許看完埃森哲咨詢公司關于數字化的框架,你就明白其中的深意了。
埃森哲咨詢公司的數字化框架包含三個層面:一是數字化客戶,即開源,利用數字技術,采用更先進的方式,與客戶交流,增加營收并提升盈利能力;二是數字化企業,即降本增效,從研發等核心部門到人力資源等后勤部門,降低現有價值鏈中各項環節的成本;三是數字化業務,即業務創新,對當前的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數字化升級或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利用數字化技術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數字化本身并不是目的,也沒辦法直接發揮作用,必須借助企業等載體才可以大放光彩。企業數字化以后,可以賦能經營節點,可以實現開源節流,才能實現提效,才有價值。而企業數字化的本質,是利用數字化的“復制、鏈接、模擬、反饋”的優勢,來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現在幾乎所有轉型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即基于數字化業務。比如,CRM 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仍然是目前數字化 Sass(數字化軟件運營)中優先選擇的方向,是因為它跟我們的業務高度關聯,其開源性就在那里。
我們處在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全球化、數字化的市場已高度開放,我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大多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為此,我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企業失去了靈活變通的能力,在變革中岌岌可危。所以,我們需要在管理上謀求創新,使組織紀律和自由相互包容,同時具備戰略適應力強、運營效率高的特征。
在市場里遨游的成功企業,有的通過創新發明贏得市場,有的通過創新管理獲得利潤。從短期來看,創新影響企業的經營收益;從更加深遠的角度來考慮,創新則是關乎企業生存及做大市場“蛋糕”的關鍵因素。
業務數字化,無非就是運用一些現有的數字化工具和技術來賦能業務發展。但是,數字化業務不一樣,它代表的是要用數字化思維來重構商業模式,再用數字化的底層邏輯去驅動,超越原有行業形態的效率。這才是數字化業務的根本。所以,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必須有對“+ 數字化”和“數字化 +”的基礎認知,才能思考應該如何去做企業的轉型。
推薦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陳兆杰 樸道書院專家、文化學者 | |
![]() |
吳洪剛 中國著名營銷管理專家 | |
![]() |
尹隆森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 |
![]() |
吳維庫 國內著名戰略管理專家 | |
![]() |
艾學蛟 中國企業危機管理創始人 | |
![]() |
崔恒 原微軟中國區域大客戶經理 | |
![]() |
李建立 企業戰略轉型研究專家 | |
![]() |
張從忠 跨國公司中高層訓練導師 | |
![]() |
周坤 全息企業管理咨詢專家 | |
![]() |
江廣營 實戰研學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