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力資源與轉型升級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經歷。2010年給予我們的收獲是往年所不能比擬的,雖然它也給過我們一些困擾,但這些正讓我們經歷著時代的變化,企業發展的新歷程。不僅如此,更讓人引發起對人力資源工作的種種思考。“十二五”規劃的建議讓我深受啟發,其轉型升級的思路可以指引我們人力資源工作走向深入。
2010年,讓人有些招架不住的招工荒,勞動力工資的微妙變化等一系列現象,正印證著社會的進步、形勢的轉變、改革的深化。——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企業如何貼近市場,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內外部環境提高應變能力,適應新一輪發展的需要,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了。為此,我們簡單分析一下目前的有關人力資源因素,為我們新一年度如何提高工作質量,如何轉型升級等作個討論。
轉型升級,提高企業軟實力。
如今,勞動力的供給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以往招聘的雙向選擇似乎已不再那么“雙向”,盡管招聘方用盡了渾身解數,效果還是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企業勞動力日益緊缺的被動局面,究竟何時才能結束?!
我們首先從社會環境來分析,由于國內各地經濟發展迅速,規模在不斷擴大,影響力在逐步深化,城市和農村的貧富差距在不斷縮小,導致勞動力分布逐步走向平衡,流動人口在逐年下降。另外,人的觀念、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價格標準等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同時也都不同程度地沖擊著企業的勞動力流量。我們還要面對一個事實,目前企業中能夠吃苦耐勞的在職員工年齡層次已經老化,據不完全統計,60-70年代員工在勞動密集型(特別是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高、加班時間長)的企業生產一線中擔當著重任,所占比例較高。種種跡現象表明,新生代勞動力不能吃苦耐勞,條件挑剔,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將會經受更大的考驗和沖擊。
那么如何才能穩定現有職工隊伍,如何吸引新的資源,如何做好轉型升級工作呢?
我想,問題的關鍵是不斷提高企業軟實力,力所能及的塑造好企業文化。目前,有很多的企業在招聘上使出了各路招數,特別是出現了試用期待遇上的冷戰,但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所在。當然,企業在試用期待遇上作點文章還是可以仿效的,可讓我們先把人員吸收進來,然后再考慮如何留人的問題。我們如果還是坐井觀天,對轉型升級無動于衷的話,那么今后的人力資源工作將會更加步履維艱,企業的生產經營將會更加艱難。
不斷改良工藝、加大技術革新力度、實現先進產能,完善和提高管理制度(特別激勵制度)、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加強人文關懷等等,都是我們要著手計劃的大事。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態度表明企業在全心全意關心支持著他們,比如說給員工加強培訓、加強溝通、加強激勵等等。
岡田先生是一家企業中的日籍雇員,在制造型企業的生產部門擔任經理。他一到企業就對生產部門進行改造。岡田發現現場的數據很難及時反饋上來,于是借鑒日本某公司改造設計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生產報表,從報表中可以看出生產中的任何一個細節。每天早上,所有的生產數據都會及時地放在岡田的桌子上。他很高興,認為拿到了生產的第一手數據。可沒過幾天,出現了一次大的品質事故,但報表上根本就沒有反映出來,這才知道,報表的數據都是操作工隨意填寫上去的。為了這件事情,岡田多次找工人開會強調認真填寫報表的重要性,但每次開會后過不了幾天又返回了原來的狀態。岡田為此傷透了腦筋。后來,他將生產報表與員工的業績獎金掛鉤,并要求干部經常檢查,員工們這才知道認真填寫報表的重要性。
以上可見,由于管理者和生產員工所處的高度和思維不一樣,單純的強調和開會,效果肯定是不明顯的,要想得到最好的效果,必須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掛鉤,也就是說激勵是員工最需要的。對新員工來說,盡量的“體貼”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要總嘮叨嫌員工這個不好那個不行,要學會用欣賞和培養的態度去迎接他們加入團隊,甚至可適時讓班長做個“家訪”,了解新員工的各種個人喜好、家庭狀況。這些不僅會為以后相互之間的溝通建立基礎,也可為人力資源部門對其采用怎樣個性化的激勵方式提供依據。我們要記住,最有效的激勵一定是讓員工感到感動和驚喜的那種。
由于員工的性別、年齡、喜好、知識結構都不盡相同,我們可根據不同層面思想的員工給于不同的激勵和員工培訓,考慮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以及加強員工身心健康的關懷度(可定期給員工提供健身娛樂的場所等),讓各類員工感覺在工作中既有物質收獲,又有精神享受,豐富又充實。
另外,還存在一些由于不合理的勞動力薪酬而導致的人員流失問題。針對目前形勢,我們可對目前狀態下的勞動力崗位工資做個評估,接軌市場,分析競爭對手;然后再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權衡利弊,對薪酬分配體系作出一些科學合理的微調,避免新年來臨后由于沒綜觀大局,或者沒及時跟上節奏而導致不必要的人員流失。
如今,勞動力的思想已日趨豐富,如果企業還一廂情愿,一味坐井觀天,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我們的企業的軟實力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也相當于有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也有了相對充分的保障。
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硬實力。
企業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其實是相互相存的。我國著名的企業管理專家鄧正紅先生曾說過:“企業的軟實力強、硬實力弱,企業有希望興旺;企業的軟實力弱、硬實力強,企業就會逐步衰敗;企業的軟實力弱、硬實力弱,企業將無法生存;只有軟實力和硬實力都強,企業才會基業長青。”由此可見,軟實力和硬實力關系十分密切。
企業除了要做好品牌的自主建設之外,還要在打造綠色制造環境方面狠下功夫,這不僅僅是為了給員工一個更進一步的舒適環境,更是為了造福子孫后代,這是新時代的任務,也是轉型升級所需要我們繼續去努力的大事。
作為人力資源工作者,我們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在實際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藝術,權衡利弊,揚長避短,繼續抱著“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良好態勢,把我們的人力資源工作推向一個新的制高點,讓我們的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寬。以往所經歷的點點滴滴,讓我們感概萬千,面對新的一年,我們需要精誠團結,化壓力為動力。我們相信,只要大家群策群立,我們的人力資源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的企業也會步上一個新的臺階。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陳曉劍 中國百佳新銳培訓師 | |
![]() |
閆鳳芝 金牌管理咨詢師 | |
![]() |
馬本軍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碩士 | |
![]() |
林俞丞 實戰執行力系統專家 | |
![]() |
郭品禾 RCC中文認證導師 | |
![]() |
高樂平 實戰派經銷商培訓專家 | |
![]() |
丁品洋 實戰型人力資源專家 | |
![]() |
蔣偉良 實戰派與組織變革專家 | |
![]() |
祁娜 國際標準化體系認證專家 | |
![]() |
陳震 銷售談判專家 |
![]() |
“人才驅動業務” ——人才盤點與梯隊建設 | 張劍 |
![]() |
企業薪酬調整實施與難點解析 | 秦楊勇 |
![]() |
打造卓越的團隊執行力 | 狄振鵬 |
![]() |
企業內訓師培訓技巧實訓 | 孫凱民 |
![]() |
管理傳承TTT | 祁正進 |
![]() |
優秀管理者的PPT設計演示 | 馬建強 |
![]() |
打造知行合一的營銷團隊 | 張雷冰 |
![]() |
卓越團隊訓練 | 張少卿 |
![]() |
人力資源管理 | 袁良 |
![]() |
TTT--內訓師塑造與提升 | 夏耀輝 |